一位設計師,如何只花三個月就寫出爆紅文章?(下)


本文作者Chofy Lin,是一位太陽在巨蟹,上升在獅子,個性外M內S的平面設計師。感謝授權「內容駭客」網站轉載,特此申謝。

【我們為什麼轉載這篇文章】繼上集的分享之後,Chofy Lin用更詳細的數據列表,詳細解釋了她的爆紅文章受歡迎的相關因素。想要寫出更多爆紅文章的朋友們,除了透過本文觀察Chofy的分析之外,也可以閱讀她所推薦的相關文章,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寫作功力。

本篇承接上集「一位設計師,如何只花三個月就寫出爆紅文章?(上)」,繼續討論如何寫出爆紅部落格文章的分析。建議讀者可以先閱讀過上篇,再接著閱讀本篇。不過反著讀回去,應該也無大礙。

從Medium後臺數據所發現的事

筆者將自己所有的後臺數據整理、公開,並從這些數據中試著找出一些有趣的發現。由於筆者不是專業的資料分析師,因此以下的內容均出於直觀感受,以及寫作過程中的觀察,供大家參考。同時也歡迎專業的讀者們留言,給予意見回饋!

文章後臺數據(stats)整理一覽表

【補充說明】
第15篇文章為我上週剛加寫出的「一位設計師,如何只花三個月就寫出爆紅文章?(上)」,因為覺得回饋反應也值得納入探討,因而加入表格中。
由於該篇報告中,嵌入了其他多篇文章連結,因此以上14篇文章,為了在檢視數據時不受到上篇影響,採用的是5月14日前所統計與保留的數據。

à 字數與閱讀率的關聯,是否絕對呈現負相關?
簡答:基本上是,不過也受其他因素影響

字數愈多,讀者愈難有耐心讀完,這是可以想像的情況。筆者的文章字數,比起一般作者會寫得更多,平均字數統計約4300字。所以,文章閱讀率平均值也較低。

不過,字數並不是唯一影響閱讀率的關鍵。根據統計表格來看,無論是按照字數高至低、或者低至高排序,閱讀率並非完全呈現反比或正比排序。請參見下圖:


字數高至低排序



字數低至高排序



關於字數與點擊率的關聯,筆者整理出以下心得:

首先,字數和閱讀率應具有一定關聯。但筆者的文章字數平均都很高,最少的一篇也有近2000字,因此缺乏真正的字數多寡的對比案例可供比較。不過依照目前資料來看,個人的推估是:

想達到最佳的文章閱讀率,字數建議在3000字以下,至多不超過4000字。

除了字數之外,主題、內容與編排,也都可能是影響讀者有沒有耐心讀完的重要因素。關於如何最佳化閱讀體驗,也是筆者未來應該注意的部分。

【補充說明】
雖然知道字數多可能會造成閱讀負擔,但筆者仍然選擇這種作法,當然有重要理由:筆者希望讀者將文章作為一種「工具型」的收藏。也就是因為有用,讓讀者願意拍手或加入書籤紀錄,如同百科或辭典一般,成為讀者的重要收藏。 
因此,筆者並不強求讀者當下能空出時間一次讀完,但仍將所有知識脈絡完整的寫在各篇。靜待讀者在需要時,能夠方便回頭取用。

à 字數是否跟拍手數相關?寫得愈長,拍手就會愈多嗎?
簡答:不一定,比較有關聯的是文章內容和性質。

前面已提過,筆者選擇將文字寫得比較多,也是刻意經營方式之一。也許會有人想問:「所以寫很多字,就會很多人拍手嗎?」

統計的結果是:字數最高的前四篇文章,剛好拍手數也最高;但字數與拍手數並未呈現完全的正相關排序。同時,有一篇拍手數破二千的文章,字數反倒是最少的;因此,字數與拍手數未必完全有關聯。參見下圖:

字數最高的四篇文章,以及其拍手次數


字數最少的其中一篇文章,也獲得了高拍手數


字數多的文章,容易讓讀者產生:「哇,可能是乾貨,先拍手再說!」;以及「哇,這麼多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先拍手再說!」的心理反應,因此確實有可能得到較多拍手。

但是,難道寫了很多廢話的文章,就也會得到很多拍手嗎?

其實,未必如此。結論是雖然字數多可能會讓讀者先有「這是一篇認真文」的心理感受,但是否能得到掌聲和青睞,仍然取決於內容的好壞。


à 文章有沒有分享到Facebook之間的差別是?
簡答:如果不將文章分享到Facebook,最明顯的情況是閱讀率會提高,但同時平均拍手數會下降。

閱讀率最高的3篇文章


為了實驗,筆者在Medium上特地選了2篇文章,並未分享到Facebook上。這2篇分別是:「日記0317|愛的萬物論:當她說“I have loved You.“」以及「關於薪水:薪水,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物,但卻是最低門檻的勞動回饋」。

有趣的是,這2篇文章剛好也排序在閱讀率最高的前3名之中。想排除其中排名第2「開篇」的原因是,做為首篇文章,筆者認為讀者當中有許多是自己的朋友,閱讀率較高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不能列入排名。那麼,為什麼另外2篇能排進前3名呢?筆者推測其中重要的理由是:

Medium上的原生讀者,具有較高的閱讀耐受程度

也就是說,如果不將文章分享到Facebook上,那麼會閱讀到這幾篇文章的人,自然是Medium平臺上的原生讀者。而本平臺的使用者,具有較高的閱讀耐受性;換句話說,Medium上的讀者願意閱讀字數較多的文章

Medium平臺的原生讀者還有另外一項特性,就是他們的平均拍手數較低

這也可利用推論得知。畢竟Medium平臺上的原生讀者,未必是筆者個人Facebook帳號的追蹤者,彼此的生活沒有交流,他們確實只是經過的路人。因此不認識的人給筆者的拍手回饋較為冷淡,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

à 從「平均拍手數」最高與最低篇文章來看,讀者反應如何?
簡答:文章類型和內容,主要影響了讀者對於文章的喜好程度。

總拍手數受到影響的因素甚多,像是透過不同平臺或社團進行分享,就可能產生不同結果。因為不確定文章會被那些人分享,所以「總拍手數」較不適合做為評估討論的項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平均拍手數」反倒可能反映出讀者的喜好

下圖為拍手數最低的前6名文章。第2和3篇剛好是未分享到Facebook的文章,拍手數低的理由可參見前述說明。排序第1的,是筆者在Medium的開篇文章,此篇讀者多半來自筆者的Facebook好友。但在當時,許多朋友礙於Facebook使用習慣,未發現「拍手」可以拍一下以上,所以平均拍手數較低,也是情有可原。

除了前3篇之外,又是什麼情況呢?

結果是:排序3至6名的文章,都屬於「工具型」。

平均拍手數最低前6名

作為反證,筆者又擷取了拍手數排名最高的5篇文章數據進行分析。

其中有3篇都是與工作無關的日常漫談。此外,其他2篇雖然談到設計,但剛好都是以故事敘述為主的設計調查記錄,分別是「用設計去解決問題,或者無能為力──關於設計調查的一個小故事」與「閉上眼睛做設計──視覺傳達之外,被忽略的五感體驗」。

因此可知,平均拍手數最高的都是「非工具型」的文章

平均拍手數最高前5名

由此可得到什麼結論呢?筆者認為,如果讀者按下拍手,某種程度是反映了讀者喜好多寡,那麼歸納起來就是:

「工具型」文章可能會有較多人看,但不會得到讀者喜歡。相反地,「心情抒發型」或「故事型」文章,可能較容易得到喜歡。


小結:對於文章的拍手(Claps)回應,有什麼觀察心得?
簡答:「實用工具型」的文章會較多人閱讀;但「心情抒發型」的文章可能會比較受人喜歡。

為了進一步佐證,筆者將所有文章中,其中2篇剛好能代表「實用工具型」以及「心情抒發型」,同時總拍手數接近的2篇文章抓出來作案例比較。

此2篇分別是:



「工具型」文章與「心情抒發型」文章,拍手數比較


由上表可看出,從拍手只有1次的現象來看,工具型比心情抒發型文章來得多出許多,顯示很多讀者對工具型的文章,只會留下1次拍手。但總拍手數較高的50次拍手,心情抒發型文章卻得到了較多人數。同時可發現,2篇文章的拍手人數雖相差70多人,但總拍手數卻非常接近。

從這個拍手次數分布情況、以及個人的拍手習慣觀察,我推測拍手的心理可能接近以下分布:

  • 1次:路過、已讀
  • 2至10次:不想只拍1次、喜歡
  • 11至20次:比上面的程度再更喜歡一些
  • 21至49次:超過20次的門檻後,拍手人數就會大幅降低。但這裡的區段表達的應該是明確而強烈的喜歡
  • 50次:腦粉、示愛、我就是想讓作者知道我很喜歡!


從筆者自己的習慣來看,筆者並不會輕易拍手,因為Medium平臺上的拍手會留下記錄,同時也會被窺探到閱讀嗜好。所以,一旦筆者真心喜歡某篇文章,大多會直接拍手5至10下,表達非常喜歡。如果覺得作者真的寫得很棒,希望傳達給對方鼓勵時,可能會拍手20次以上。但最終筆者從未拍手到50下,原因是──總讓人覺得有點害羞啊。

對於拍手的觀察,有個小結論:
Medium因為其拍手設計,是一個很適合培養「腦粉」的平臺。畢竟讀者拍手1次或者50次,與最終累計得到的總拍手數相距甚多。

【補充說明】
此處所稱的「腦粉」沒有任何貶義,只是對於喜好程度的描述代稱。
Facebook或者其他平臺,點讚通常只能有一次。而Medium的拍手次數設計,能夠用來作為傳達喜好程度的媒介。這樣的規則有別於其他平臺,是特別有趣的設計。


重點回顧:從後臺數據所發現的事


相信在讀完上面幾個段落之後,各位光是看數據圖表就可能看到有點頭昏了吧?雖然試著想改善排版,但在加入輔助說明的圖表後,圖文對照讀起來難免會比較吃力。為了讓大家簡單弄清上述重點,下面做個回顧整理:

  1. 想達到最佳的閱讀率,文章字數建議控制在3000字以內。
  2. 拍手次數和字數非絕對相關,但字數較多的文章,可能會先讓讀者有「這是認真文,值得拍手」的感受。
  3. Medium的原生讀者(非從Facebook導入)閱讀耐受性比較高,能提高閱讀率,但同時平均拍手次數較低。
  4. 平均拍手次數可能反映了讀者偏好。「工具型」的文章會比較多人看;但「心情抒發型」的文章會比較容易得到喜歡。
  5. 平均拍手的分布區段,最多落在「1次」、「2至10次」、「50次」。
  6. 從平均拍手的次數分布來看,一般的拍手習慣會落在「10次以下」與「拍滿50次」兩個極端值。
  7. 結論:Medium可能是一個適合培養忠實粉絲(願意拍手滿50次)的平臺。


在Medium平臺寫作所帶來的回饋

開始寫Medium平臺之後,為筆者帶來了許多正面回饋。其中關於個人「網路聲量」的提高,的確是明顯有感的。筆者直接將各種收穫增長,以數字總結呈現如下吧!

  • Medium個人帳號追蹤人數:250→1500,增加1350個以上的追蹤者。
  • Medium總計觀看次數:65,000以上。
  • Facebook追蹤人數:200→991,增加了790個以上追蹤者。
  • Behance追蹤人數:450→695,增加了245個以上追蹤者。
  • 媒體授權轉載篇數:12篇(這是有和筆者聯絡的已知部分)。


在Medium平臺上,最直接連結的社群網站是Facebook,電腦版可以一鍵連結過去。Facebook追蹤者從200上升到900,這數量看似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筆者早從2009年就開始使用Facebook,而這3個月成長的追蹤者是過去幾年累積下來的3倍,無疑是使用Medium所帶來的突破。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Behance作品集上。

由於筆者的設計作品甚少更新,所以平常追蹤數增加得很慢。但在使用Medium後,筆者發現作品集的追蹤者竟也默默往上爬升,截至目前為止,上升了200多個追蹤者。筆者開始使用Behance已有3年,而這3個月的成長,是過去3年來所累積結果的2倍以上。

其他還有只靠數字無法呈現的回饋,比方說,我得到了人生第一場演講邀約:


就在筆者寫完第二篇文章「關於設計報價的一些心得」之後,臺中共同工作空間Monospace就立刻邀請筆者進行一場分享。收到此一邀約,非常受寵若驚,因而將講座的題目訂為「平庸設計師的生存指南」。

大感意外的是,活動上線兩日內,門票竟就立刻售罄了!或許講座標題起了作用,讓聽眾們對於筆者這個「平庸的設計師」如何「生存了下來」有一些興趣吧?

對於這場演講,筆者記錄了詳細心得,有興趣的讀者可點此閱讀

其他還有更多回饋,像是筆者得到了很多Facebook同溫層以外的新寫作圈朋友,同時也有一些非常暖心的讀者交流與回應。此外,從具體層面來看,Medium平臺是否為筆者的設計工作帶來幫助呢?

答案是:有。

自從筆者開始寫作之後,平均每個月都能得到了兩三件非朋友介紹、完全來自Medium讀者的新工作案與合作機會。所以,寫作也確實為筆者的工作收入帶來了一些幫助。

小結一下,在Medium平臺寫作為筆者所帶來的回饋:

  1. 提升了各個經營平臺的追蹤者
  2. 突破同溫層,帶來新的合作機會
  3. 累積文字作品集,並得到轉載和曝光


總結:我的Medium平臺寫作心得與建議


筆者歸納出一些寫作建議,以及個人的心得感想。這些感想可能一反之前所述,但可能會讓你寫得更快樂、更順利坦然。

1. 該怎麼寫出篇篇爆文:「誠心」是必須,但更多求「人品」

想要寫出一篇好文章,「認真」只是基本門檻。認真包含了對於內容的設計安排、對於標題的琢磨,以及對於資訊的研究確認等;這些都只是基本功。有沒有認真寫,讀者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如果能做到「認真」,那麼你就可以得到分數A。

可是如果想進一步得到A+或者A++呢?更多的因素取決於:讀者喜不喜歡你、對你的文章是否有共鳴,甚或像是會不會幸運地被某個大大或知名網站分享──這些都得求人品。所以具體而言,還是那句幹話:「盡人事,聽天命。」

2. 爆紅哪有什麼問題?可是,不要忘記自己真正想寫什麼

前面曾提到,寫出爆文更多是求人品。但說實話,想靠後天努力求爆紅難道做不到嗎?當然仍有途徑可循。你能採取的正面的做法,像是:拼命把作品自薦或他薦到知名的平臺網站,或是把作品轉貼到各個相關內容的社群中,利用廣告的方式增加曝光。

不要等著別人來幫你分享,自己幫自己分享出去。這麼做肯定能帶來相當回饋。對此我推薦下面的延伸閱讀:「精心打造爆款文章:掌握熱點與焦點,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

如果採取比較負面的做法,比方說盡下農場標題、用拋棄作者風骨的方式寫出迎合讀者口味的作品等。這麼做能爆紅嗎?筆者相信很有機會。但這麼做「好」嗎?

必須說「好不好」並不重要。筆者不打算批評任何人的寫作品味,但真正想說的是:一昧的迎合求讚,很容易讓自己變得不快樂、變得患得患失,這也是筆者不斷提醒自己的事。

筆者認為真正重要的價值是:順從本心。

只有順從本心,才會覺得寫得快樂,也才能長久的寫下去。舉例來說:上個月在觀影後寫下了一篇心得,在發出前就已經了解這篇文章不會如同其他篇一樣會得到許多多拍手或青睞,因為這篇記錄更傾向筆者的私人抒發。


可是那又如何呢?作為筆者的個人頻道,可以寫任何自己想寫的文章。即便知道自己寫得不好,也將會成為歷程記錄。這篇文章為筆者留下了那個周末、那場電影、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動──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自己真正想寫什麼。

3. 你未必不能,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平臺」

最近由於筆者的頻繁推薦,有些周遭的朋友也開始加入Medium平臺。每當有人因為筆者而開始寫作的時候,總是讓筆者覺得有點不安,擔心他們會因為無法得到預期中的回饋或鼓勵,而感到沮喪。

「寫作」只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法,未必所有人都適合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因此如果沒有得到理想的回饋,也不需要太沮喪。

不過在此之前,對於打算投入寫作的讀者,筆者還有其他建議,也就是可以評估自己適合哪個寫作平臺。

以Medium來說,大部分的讀者在這裡期待閱讀的內容,大多是「技術性」、「實用性」的文章。因此寫這樣類型的文章,總是比較討好一些。其他筆者也注意到有一些正在興起的寫作平臺。例如:以中文寫作者為主的SOSreader,以大學生社群為主的Blink論壇等。這些平臺各有其不同的氣質特性,有意加入的寫作者,可以試著研究看看,或許能找到更適合發揮的天地。

SOSreader


Blink論壇



4. 唯一進步的方法是:持續而不斷的累積

無論是做設計,或者寫作,我們永遠要面對許多前後出現的競爭者。偶爾會看到誰好像超前了一點,或是誰因為某個作品引起了討論。無論在哪個社群,我們永遠要面對滿滿的焦慮。

因此筆者想要鼓勵所有創作者以及自己:人生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寫作、設計和各種事業發展都是。你不會因為搞砸了一次就一蹶不振;同樣地,你也不會因為成功了一回,就永遠坦然順遂。

不要太在意任何人超前或落後,把持住初心。把每一次該做的事做好/該寫的文章寫好,長久下來終能累積成果。有才華的人不會永遠被埋沒,你只是還未被看見;若是不幸真的落後了,也說明了自己技不如人,坦率地去學習和增長。畢竟世界上總是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與事。在知識面前,我們所有人永遠都是渺小的追尋者,對吧?


讀者實證回饋

這段補充說明,感覺起來說有點像賣膏藥的。但上週到臺中Monospace發表Medium寫作心得時,林育正 Riven現場分享了剛寫的以下文章,完全依照了上一集「一位設計師,如何只花三個月就寫出爆紅文章?(上)」而寫,並且順利得到了1200個拍手!


沒想到有人真的親身去實驗,而且看來得到很不錯的收穫,非常為他開心。

延伸推薦閱讀

Medium上的另一位寫作者Ani Hsieh最近寫了一篇新文章「如何登上LINE Today的頭條?設計師以親身經歷,教你寫出爆紅文章必須掌握的六大重點」。

筆者並不是UX設計師,因此所謂的「UX思維」對筆者來說是疏遠的。但讀完內文,發現Ani的說明描述,無論是否為UX專業工作者都能輕易了解。同時不僅是針對Facebook粉絲專頁,即使改應用到Medium或者其他平臺,也都相當受用。目前該文章已累積7000個拍手。如果你有心從事寫作經營,那麼推薦必須一讀!

最後想要來個行動呼籲(Call to Action):

讀完了本系列上下集,並且希望筆者繼續寫出「Medium寫作觀察報告」的讀者,請你們到Medium原文出處,給筆者50下的拍手回饋。這將會讓筆者知道你確實在這裡、並且支持著。

各位的支持,將鼓勵筆者繼續寫下去。下次再見面,或許就是「寫作滿一年心得報告」的發表啦!


★ Photo Credit:Chofy Lin

★ 讓產生靈感成為習慣,請報名6月4日大內高手講座:建立靈感資料庫

★ Vista讀書會六月專場:《這個點子有搞頭嗎?網路創業大師讓你的點子變現金》。

★ 提升你的內容力,請別錯過《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程。

秦振家 Fabius Chin

現任:「內容駭客」網站共同創辦人 經歷:在行銷公關領域,秦振家曾任:賽門鐵克(Symantec)資深公關專員、組合國際電腦(Computer Associates)公關經理、LiveABC行銷協理和汎宇電商行銷協理等。在媒體領域,曾任:PCWeek資訊新聞周刊新聞召集人、PC Computing電腦應用月刊主編,以及資策會《創新發現誌》議題總監等職務。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