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Medium平臺的文章點閱率:從標籤管理、關鍵字優化到社群經營


本文作者為侯智薰,21歲時就創辦教育訓練團隊,打造自學者舞臺,專注於學習與生產力開發、雲端工作術與知識管理等領域。感謝授權「內容駭客」網站轉載,特此申謝。

【我們為什麼轉載這篇文章】有鑑於臺灣創作者採用Medium平臺發表文章的人數日漸增加,侯智薰分享自己在Medium上操作標籤與關鍵字SEO的數據與心得,教導大家如何增加部落格文章的閱讀量與提升搜尋排名,值得參考。

這一年來,筆者成了遠距離的自由工作者。寫作部落格成為自己反思的時刻,也是和朋友們分享啟發自己事物與觀點的傳播媒介。

沒想到,筆者就這樣累積了2000位讀者。

筆者過去都是在個人Facebook專頁上發表文章。雖然寫了許多觀點,但時間一過,文章就沉下去了。這現象歸咎於下面兩點:
  1. Google或搜尋引擎搜尋不到。
  2. 缺乏文章推薦機制
因為這兩項缺陷,使得放在Facebook上的內容,往往在一周內,就不會再收到新的回饋(留言分享或按讚)。就算再熱門的文章,頂多也就紅個兩周。總覺得這種快速流失點閱的現象,對於內容創作者累積影響力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後來,筆者發現了Medium這個寫作平臺,開始了寫作之旅。

寫作風格轉變:從為自己而寫到為觀點而寫

這篇文章,剛好是筆者在Medium上的第60篇文章。

一開始的文章是自己「學習」相關的筆記[註1]。因此寫文章時沒什麼規劃與策略,只是把自己筆記軟體上的內容複製後,經過小小潤飾就發布到Medium上,所以敘述口吻比較像是讀書時與自己的對話。

[註1]筆記體:通常是指作者自己才看得懂,而別人很難理解內容的寫作方式。

後來筆者改變寫作風格,重新規劃Medium標籤(Tag),思考標題與副標題(一般人會用什麼關鍵字搜尋相關文章),以對話方式或平常在講座分享時的口吻來撰寫文章,不再只是個人筆記。希望能將對自己有所啟發的觀點,歸納出來成為有用方法,讓這些內容也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因為筆者相信,會來Medium上閱讀的朋友,腦袋與認知都是相對開放的、可以討論與交流的,不然又怎麼會花費時間看到這裡呢?

進入正文時,先感謝所有支持筆者的朋友們

身為一個一隻腳踏入職場與社會,一隻腳還在學校體制內掙扎的九零後素人,真的特別感謝每一位讀者,願意花時間來看筆者的文章,並給予了支持與回饋(拍手、分享、打賞都是)。

筆者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因此總是被長輩叮嚀著:「不要講太多自己的故事,不然會被社會上的人嘲笑,或者被同學們看不起。多忍耐,等到自己有足夠的社會地位再去分享。」回想當初,如果當筆者一開始分享時,沒有讀者們的這些「回饋」,可能仍然是個害怕分享的孩子吧。

但也正因為筆者沒有什麼資源可以給予,所以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句話:

分享觀點,是唯一不會因為給予而減少,反而增加的行為。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之前到TEDxTKU的演講,選擇了「分享的力量」作為演說主題。因為「分享」這件事情,真的給了筆者很大的力量,遇見了很多很棒的朋友、讀者,也遇到了許多可貴的機會。

先不提寫作分享的好處有哪些。歡迎各位有空時直接看影片,聽聽筆者當時對於分享的兩大迷思,以及提出的四個好處:

2016TEDxTKU年會:分享的力量  侯智薰

把作品寫好,是作者的責任。

筆者相當認同這句話,但認為自己身上還背負另一項責任:

「讓更多人開始加入寫作與分享的行列。」

隨著Medium中文社群(Facebook社團)愈來愈大,也有像是李飛步這樣的作者,很用心地整理了中文作者的清單:

Medium目前的環境與策略,對於中文作者來說,有下面三個需要改進之處:

1.  社群紅利效果有限

Story、Tag和Publication的排名不分語言。但Medium上大部分都是英文使用者,沒有依照語系分開計算推薦的排行,對於中文使用者算是重傷。

2. 自訂化程度低

雖然在Medium寫作容易上手,版面簡潔,無需太多設定。但對重度使用者來說,缺少很多「能自訂的工具」,無法像WordPress一樣埋設Goolge Analytics程式碼,或者使用一些關鍵字優化工具。因此,Medium就是把所以人打回原形,純粹比「內容」或者「導流」。就連原本有提供Publication的Custom Domain,現在都不再提供了。

3. 中文字體支援差、排版有瑕疵

詳細狀況,請參考leafwind寫的這則「中文寫作者在Medium的平台劣勢」。

Medium 如何做好關鍵字與SEO優化?標籤又該怎麼用?


如何在有限的環境與資源下,打出一手好牌?

本文是從筆者自己一年來累積的數據與觀察出發。在Medium上寫文章,能夠控制的因子實在不多,除了文章標題與內容本身(關鍵字)之外,大概只剩下:標籤(Tag)、文章網址與圖片描述。



筆者對於「標籤」與「關鍵字」的觀察心得如下:
  • 標籤(Tag)對於文章的影響?(結論)
  • 從文章數據看出什麼?(原因)
  • 關鍵字經營對於文章的影響?(結論)
  • 2018年的文章風格與走向
  • 除了留言,讀者還能怎麼跟作者互動?(題外話)
  • 為什麼筆者選擇不加入付費計畫?(題外話)

先講結論:

標籤針對Medium社群,關鍵字用來經營長期自然流量。

標籤(Tag)的影響

筆者認為文章的「標籤」會影響下面三處,也就是Medium本身帶來的平臺與社群紅利:
  • Medium Digest電子報。
  • Medium首頁推薦(網頁端與手機APP)。
  • 文章最後的推薦閱讀(Publication的重要性[註2])。
[註2] Publication可以把文章最後的的推薦閱讀給綁架。
如果是在某Publication內的文章,閱讀到最後面推薦的三篇文章,一定是該Publication內的其他文章。



▲Medium Digest電子報(可以調整每天或每周,筆者選擇每周)


▲文章閱讀到最後,自動出現的推薦閱讀

所以,一篇文章有被加入到合適的Publication裡時,一定是好事。

如果沒被放入Publication文章最後的推薦,也有可能推薦了有放入Publication的文章(如上右圖的第一則推薦)。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放入Publication的文章,只能透過「也沒放入Publication」的文章推薦。

「好的Publication帶你飛上天。」

自己的文章,主要是放在過去經營個人社群的Publicaiton。但從2018新年之後,工作過於忙碌,到現在還沒好好去整頓一下。待筆者在今年五月後有空再來統整。目前覺得主題還是太發散,不管是在這個社群,或是Publication,應該再聚焦、主題性一點。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處,推薦您認為不錯的Publication。

Publication推薦1:高效能任性

「高性能任性」是專注於「個人成長」的部落格。每週一道思考題,希望能幫助你我做自己的主人,透過思考與討論,找到自己的原則與自由意志。世界並非黑即白,我們無法對一個問題給出標準答案,但可以給一個回答的角度、方法與模型,然後找出專屬自己的那一個灰…

Publication推薦2:筆者目前任職公司JANDI

JANDI Blog — 提升你的辦公室生產力,成為快樂工作者

JANDI帶給你全新的工作體驗,讓你用習慣的溝通方式,一站完成繁忙的工作!這裡是JANDI提供國內外最新工作生產力的內容部落格,讓我們一起更快、更樂,成為快樂的工作者!

特別感謝公司願意開個專欄讓筆者分享「工作與職場生產力」相關的文章。

一方面是臺灣或者Medium中文社群上,目前似乎沒有人在經營這領域,多半是數位行銷、社群與媒體出版的內容。我們臆測這可能會是個藍海,所以選擇來耕耘。公司也同意讓筆者好好發揮,寫自己想要寫的職場觀察與提升工作生產力的方法。

目前3篇職場文表現都不錯:
  • 1.8K、127 fans。
  • 1.3K、49fans。
  • 2.5K、47fans。

筆者如何選擇要採用的標籤(Tag)?

這部份比較土法煉鋼一點,筆者是直接在Medium上找出持續產出文章,又與自己寫作領域相關性高的中文作者。接著再將他們的文章一篇一篇地翻過,找出他們最常使用的幾個標籤,並利用Airtable整理成表格分析:


觀察:大戶多半還是用英文標籤,但新用戶開始使用中文

雖說官方排行榜目前都是用英文標籤,因此流量大的大戶們同樣以英文標籤為主,可能是認為可以打得進排行榜。因此,筆者在今年開始改變中英文標籤的比例,轉為3個英文,2個中文。

目前仍然保留一些中文標籤的使用,是希望可以從新用戶那邊吸引一些流量,也希望讓Medium官方注意到中文標籤的使用,提早針對中文用戶做優化。

結果:文章後臺數據顯示,透過Medium服務推薦的流量的確有所增長。

筆者從文章後臺數據看出什麼?

再次土法煉鋼,把文章後臺流量來源數據(Referrers),除以總流量來看分布變化。






這邊分享7篇筆者的文章數據,以及流量來源的百分比:


2018.03
標籤:#Work#Productivity#工作#生產力#自由工作者
「54%」臉書導流
「24%」Medium平臺流量
「21%」Email與直接連結

2018.03【如何與主管合作溝通與提交任務?】瀏覽量1.3K;49fans
標籤:#Careers#Work#Productivity#Management#職場
「61%」臉書導流
「28%」Medium平臺流量
「10%」Email與直接連結

標籤:#道德、#中文、#觀點、#羅輯思維
「42%」臉書導流
「16%」Email與直接連結
「13%」Medium平臺流量
「11%」自然搜尋流量(Google、Yahoo)

2017.11【寄出履歷前,五個我們以為正確的錯誤。】瀏覽量4.8K;170fans
標籤:#職場、#中文、#實習、#Resume
「28%」Medium平臺流量
「26%」Email與直接連結
「25%」臉書導流
「16%」自然搜尋流量(Google、Yahoo)

標籤:#溝通#職場#工作#ORID
「56%」臉書導流
「20%」Email與直接連結
「8%」自然搜尋流量(Google、Yahoo)
「7%」其他媒體導流
「6%」Medium平臺流量

標籤:#自我介紹、#社交、#說話、#Careers
「48%」自然搜尋流量(Google、Yahoo)
「25%」臉書導流
「11%」Email與直接連結
「10%」Medium平臺流量

標籤:#freelance#slash#工作#自由工作者
「31%」臉書導流
「30%」自然搜尋流量(Google、Yahoo)
「15%」Medium平臺流量
「14%」Email與直接連結


破除迷思:長期可做關鍵字經營、標籤用得好就有平臺紅利

之前列舉了許多數據,結論歸納如下:

1. 短期流量來自於:「臉書導流」、「Medium平臺推薦」

個人猜測「email, IM, anddirect」這個來源是包含Medium Digest電子報的,所以標籤的使用(建議尋找同性質大戶作者的標籤),因此拍手數就變得很重要,將會直接影響到文章會不會被挑選上電子報。筆者的測試結果是,英文標籤會顯著提高平臺紅利效果。

2. 長期流量來自於:「關鍵字經營的自然搜尋」、「其他媒體曝光」

其實Medium自身的SEO做得挺好,一開始還以為會沒有什麼自然流量,結果還挺多的,比WordPress的SEO複雜設定來的方便。

在Medium上設計關鍵字有三個要點:


  • 能用大標題與副標題分段(選取文字後的兩個大小 T 格式),就不要用粗體。而H1和H2兩種標題格式,盡量都置入你希望被搜尋到的關鍵字。
    引用或重點句,記得用Quotes格式,會讓讀者意識到可以劃重點。目前尚未測試文章如果大量被highlight時,是否會影響搜尋速度。
  • 文章最一開頭的大標題與小標題(一樣是 H1 & H2),必須是其他人會搜尋的關鍵詞。各位可以用一些關鍵字工具,抓出潛在用戶常用的關鍵詞。
    另外圖片的描述也很重要,已確認圖片的描述會被Google圖片抓到。
  • 發布文章前,記得點按「Publish」旁邊的「⋯」。而對於Customize title/subtitle欄位,用來設定標題、副標題與描述。Medium雖然會自動去抓描述,但通常都是亂抓,請自行按照你所希望被搜尋的關鍵字重新設定。


現在長期與筆者合作的只有兩家媒體:「風傳媒」與「關鍵評論網」。通常文章被轉載到這兩個平臺後,由於SEO的Canonical Links反向連結特性[註3],沒過多久在Medium上的文章就很容易跑到Google搜尋的第一頁。

[註3]當A網站有你文章的連結,但你的文章內卻沒有A網站的連結時,稱之為「反向連結」。擁有越多反向連結的網站,被搜尋引擎受重視的概率越高。

Medium的特色之一:即便是半年以前的文章,到了現在還是有人在看,不像Facebook就直接沉下去了。

關鍵字SEO優化的重要性

如果你像筆者一樣,不走「時事議題」的搶風頭寫作路線,也不像擁有眾多粉絲的網紅(KOL,Key Opinion Leader)可以輕鬆做到大量的「臉書導流」,那麼建議可找線上媒體投稿,專走長期關鍵字經營與自然流量的路線。

關鍵字如果設計得好,往往在一個月後,「自然搜尋流量」就會超過「導流流量」。因為導流的平臺(如Facebook、合作媒體平臺)往往具有時效性;但自然流量則無,可以長期經營。

因為這些導流通常會隨著時間過去,就沒人再過來了。Facebook時效性很明顯,其他媒體轉載則是本來轉換率就不高,因為讀完就關閉了。

  • Facebook導流效果好,但關鍵字經營不佳的文章。其標題、副標題與圖片描述沒有經過特別設計,也不是大家會搜尋的字詞,長期經營後的自然流量還是很低。Facebook可說是毫無反向連結的推薦效果。
  • 即便沒有放上Facebook導流,但關鍵字經營的好,又有被其他媒體轉載的文章,長期下來也容易產生自然流量爆衝的狀況。

雖然這也提醒了筆者,應該再去找一些更符合自己調性的媒體長期合作才是,不曉得有沒有從事媒體的同仁們有興趣來談談呢?(笑)

2018年的文章走向

文章將近結尾,筆者分享今年的寫作方向,大致上分成三類:
「工作生產力」、「個人觀點」與「週記」,各列出兩篇文章供參考。

工作生產力:職場生存法則、個人工作術、生產力開發


個人觀點:從生活中觀察,歸納出方法,提供不一樣的觀點


週記:讓自己的寫作更生活化,文字也更情感一點。



題外話:善用Private Notes功能與作者互動

其實筆者一直覺得Medium的回應(Responses)功能有缺陷。文章的回應會被計算在Stories裡面,而且常常打中文字到一半就無法輸入。雖然可以針對文中選取的句子回應的功能,讓人覺得不錯,但其實有一個Private Notes小功能,更推薦各位使用:

Private Notes:選取一段文字後,最右邊的鎖頭對話圖示,可以留下一段文字。如果你不想讓回應被其他人看到的話,只有你跟作者可以看到。

另外,可能也是因為筆者常常寫出錯字,所以很多朋友會透過私信指出哪邊有錯字,或者讀起來不太順。下次歡迎使用這個方法,就能直接讓筆者了解錯誤發生在哪裡囉。真是不好意思!😅


最後,為什麼筆者不加入Medium付費牆計畫?

最近也有一些讀者朋友有來詢問這件事,也詢問筆者對內容付費的看法。

但基本上筆者並沒有加入與使用付費牆服務,所以很難去說明自己的體驗。但筆者也有訂閱一些內容服務及線上課程,因此個人絕對是支持「為內容付費」這個觀點。然而,筆者選擇不加入付費牆的原因跟Evonne Tsai這篇「為什麼我不參與Medium付費牆寫作計畫」的看法相似:

  • 寫作的目的是刺激思考與發揮影響力
  • 如果真要靠寫作收費,也不是靠現在把文章鎖起來,可以靠其他方式


Evonne另外寫了一篇「如何用街口支付小額支持作家」,所以筆者也跟著採用了喜愛的街口支付。

如果大家用電腦閱讀有手機,可以掃個打賞❤️。

如果用手機閱讀,請選擇「儲存圖片→打開街口支付APP→左上方掃描條碼→右上角點擊圖片→選剛剛儲存的QR code」,即可打賞囉!不然智付通的打賞對筆者而言,真的有夠複雜。

侯智薰(Raymond)的街口支付收款條碼

謝謝2000多位的讀者,以及正在閱讀的你。筆者會繼續努力生活著,產出讓大家有所啟發有所收穫的內容。一起打造更豐富的中文寫作圈吧!


☛ 想學會下標嗎?快來報名5月份「大內高手」講座:寫出好標、不銷而銷

★ Vista讀書會四月專場:《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 提升你的內容力,請別錯過《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程。

★ Photo Credit:侯智薰

秦振家 Fabius Chin

現任:「內容駭客」網站共同創辦人 經歷:在行銷公關領域,秦振家曾任:賽門鐵克(Symantec)資深公關專員、組合國際電腦(Computer Associates)公關經理、LiveABC行銷協理和汎宇電商行銷協理等。在媒體領域,曾任:PCWeek資訊新聞周刊新聞召集人、PC Computing電腦應用月刊主編,以及資策會《創新發現誌》議題總監等職務。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