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求知心、好奇心與同理心,寫出吸睛的演講心得、活動紀錄


最近,第一期「Vista寫作陪伴計畫」的某位夥伴,拿了之前寫過的文章和我討論,想知道可以如何寫得更好?甚至能夠更吸引眼球?我仔細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是一篇參加某活動、講座的心得文章。而她的問題,就是想知道該如何寫出吸引人的演講心得與活動紀錄?

我之前曾專門針對參加活動、論壇或研討會寫過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撰寫聽講筆記、心得文章?先幫自己準備一份反思備忘錄」。還沒讀過的朋友,可以先看看。


在該文中,我也提到可以善用孫瑞穗老師所介紹的反思備忘錄(Memo For Self-Reflection):
  • 這個演講者(作者)的主要問題意識(problematic)為何? 
  • 演講者用了哪些概念(concepts)或架構(frameworks)去回答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 
  • 演講者有沒有主要的觀點(perspective)?意見(opinion)?論證(argument)?立場(position)?或其他相關論證與旁徵博引?
  • 他用了哪些生動的例子(examples)或個案(cases)來舉例說明他的觀點?或支持他自己的立場?以增加說服力。
  • 作者的演說幫我拓展了什麼新的視野(vision)或問題意識(problematic)?或者,他發問的方式跟我的有何不同?為何不同?我多知道了什麼?跟我原來想的有何關連?(What’s new to me? – find my own relevance!)

今天,我想延伸這個議題繼續探討,跟大家分享該如何寫出吸睛的演講心得或活動紀錄?

其實,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想要寫出有料的演講心得或活動紀錄,不妨先捫心自問:透過這次的聽講,讓你聯想到什麼?或是講者的哪些觀點,對你產生了衝擊?抑或是談到哪些內容,讓你印象深刻?甚至是有哪些收穫或啟發?

道理人人會說,但很多人可能看完一堆書或聽過一堆課程還是不會寫。所以,就讓我以日前參加2018年臺灣成長駭客年會為例,來為大家拆解「2018年臺灣成長駭客年會:范冰談成長駭客,追求用戶增長也是認知提升的過程」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吧!

為了參加這場成長駭客圈的年度盛事,我早早就做了功課,不但事先讀過范冰的大作《成長駭客:未來十年最被需要的新型人才,用低成本的創意思考和分析技術,讓創業公司的用戶、流量與營收成長翻倍》,我也對他近年來的發展預先做了一番研究。所以,很快能夠知道他已經不做產品開發的工作,而投入創業的行列,並成立了「增長官研究院」。

也許是因為以前當過記者,我對於這類的準備功課還算駕輕就熟。我也建議大家,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先針對活動、講座先做一番準備,這樣寫起文章或演講心得自然能夠旁徵博引,也可以寫出不同於其他人的視角。

預先做好功課之後,我還會先給自己設定一個方向,也就是所謂的切入點。針對范冰的這場演講,我最關注的角度是什麼?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乾貨」又是哪些?

很多人參加活動或聽演講,只顧著拚命拍照、紀錄,這其實有點本末倒置,甚至可惜。因為,大家真正需要的其實不是逐字稿,而是講者的獨特觀點以及你的親身感受呀!

所以,我在「2018年臺灣成長駭客年會:范冰談成長駭客,追求用戶增長也是認知提升的過程」一文中,就以「成長思維」貫穿整篇文章,帶大家走進范冰引以為傲的成長駭客世界。聽他談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活用成長思維?

范冰把成長駭客的精神帶入工作中,不僅幫助客戶運用「成長思維」來追求用戶增長,也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當他提到連自己寫書也善用「成長思維」時,我忍不住拍案叫絕,也迅速記下他的應用手法。

除此之外,我也紀錄了他所分享的精彩案例,畢竟生動有趣的實例是大家最有感的,也往往是讀者最感興趣、可以融會貫通或實際套用的部分。


總結一下,我認為若想要寫好動人的演講心得或活動紀錄,不妨善用「三心」:

  • 求知心:針對活動、演講或研討會所欲探討的主題,預先進行研讀。
  • 好奇心:對演講者抱持好奇,在理解並接受他所分享的訊息之前,先問為什麼?
  • 同理心:站在演講者的角度,用他的高度來思考整件事情的脈絡與發展始末。

現在,你知道怎麼寫出有趣又有料的演講心得或活動紀錄了嗎?(如果還不清楚的話,之後可以考慮報名第二期「Vista寫作陪伴計畫」哦。)


★ 一手掌握「2016-2018年臺灣成長駭客年會精華懶人包」!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或是請我喝杯咖啡

★ 想讓您的文案被更多人按讚嗎?快來看《慢讀秒懂》。

★ 提升內容力,請別錯過《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程

★ Photo Credit:unsplash-logoMiguel Henriques


Buy Me a Coffee

Vista Cheng

鄭緯筌,「AI好好用」與「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同時也是「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和《數位時代》雜誌主編,現任企業顧問、講師與專欄作家,並在《經濟日報》與《科技島》撰寫專欄。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