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世代的閱讀觀察:年輕人還看書嗎?


身為一個愛書人,日常生活中最愛做的事情莫過於泡杯咖啡、沉浸在書香的世界裡,或是定期參加讀書會,和三五好友一起就書中的篇章進行切磋、互動。甚或看到喜歡的書籍,就會在臉書(Facebook)上頭分享,希冀把書本給自己的感動傳達給更多人。

但我慢慢發現,很多人雖然喜歡在Facebook轉貼文章、在LINE傳送各式各樣的貼圖,藉此抒發心情;但有些時候,卻無法真正表達出自己的心聲,甚至在對話的過程中常有溝通方面的障礙。

大家也發覺到了,年輕一代的朋友看書的頻率似乎降低了,除了一些必備的參考書、工具書或漫畫、小說,彷彿也比較少看到他們會主動涉獵其他的書籍,或是翻閱報章雜誌。



剛好最近常有機會到大學校園演講,我也藉此和這群伴隨臉書、智慧型手機成長的新世代有更多的機會交談,也進一步瞭解他們觀察這個世界的管道與模式。

先撇開看書不說,被媒體喻為「滑世代」的年輕人,幾乎已經不大看報了!有些人連雜誌,也只是偶爾到咖啡館、速食餐廳或理髮店消費時才會翻閱。不可否認,紙媒和書本正逐漸從他們的視線中遠離。年輕世代攝取資訊的主要來源,則不外乎是社交網絡、網路媒體或是方便的手機App。

看看捷運上的風景,幾乎十個年輕人就有八個在滑手機,不是在和朋友聊LINE、Facebook,不然就是在對戰玩遊戲,或是聚精會神地盯著小螢幕追劇。顯而易見地,滑世代的閱讀文化與行為已經形成一種轉移,也和過往大不相同了。

根據《遠見》雜誌在2014年所做的「全民閱讀大調查」,發現國人每月讀1.7本書,這個數據不但比以往來得低,《遠見》更發現國人閱讀風氣正呈現微幅的下降,包括購書量、閱讀時數與購書經費等幾個重要的指標,也都較四年前下滑。

而從國家圖書館在2016年二月所公佈的圖書出版趨勢報告中也不難發現,臺灣新書出版總(種)數量正持續下滑,2015年更首度跌破4萬種,創下十年來的新低點。

整體而言,這自然和國內總體經濟表現欠佳,影響民眾的購書意願有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大眾開始習慣網路文本的閱讀,碎片式的速食視聽閱讀習慣取代了傳統紙本的閱讀方式,社會大眾在時代氛圍的薰陶下開始貪圖各種快速、免費的資訊。

其實,說現代人不看書可能是未見公允的,因為在某些書店和每年的臺北國際書展還是可以看到不少人的蹤影,但重點是國人的閱讀習慣已經開始有所轉移,喜好也開始轉變。對於媒體、出版等相關產業人士而言,這無疑是一大警訊,因為有72.6%的民眾認為看網路新聞也算閱讀,甚至有65.9%的人認為看臉書塗鴉牆的動態也算閱讀,但這樣的心態會造成排擠效應,大家對於一些出版社用心編撰的好書卻感到興趣缺缺,也不再花時間去看報。

根據中外學者針對閱讀紙本與數位閱讀之間差異的研究,發現人們利用螢幕閱讀,能記得的內容較少,心態上也比較不認真,故而紙本仍具有一定優勢。但伴隨滑世代的崛起,這群和臉書一起成長的世代原本就熟稔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使用,也習慣盯著螢幕接受各種資訊。

五光十色的社會,有太多的因素容易讓人分心。表面上看起來,「上網時間增加」與「習慣使用行動裝置」是影響國人閱讀力衰退的主因,但其實事情的真相沒有那麼簡單。好比缺乏足夠好的內容,或是沒有針對行動裝置所客製化的閱讀工具,乃至於目前仍略嫌昂貴、僵化的電子書定價策略,也都是無法吸引滑世代的原因之一。



是以,要重新建立滑世代對閱讀的興趣,就必須多管齊下。除了持續投入資源產製各種優秀的內容,也需要針對年輕族群的喜好與需求進行了解,進而「投其所好」,重新擬定內容與行銷策略,再援引資訊科技的力量來吸引滑世代的眼球。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 本文原發表於「作家生活誌

★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或是請我喝杯咖啡

★ 歡迎幫「Vista寫作陪伴計畫」粉絲專頁按讚!

★ 想讓您的文案被更多人按讚嗎?快來看《慢讀秒懂》。

★ 提升內容力,請別錯過《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程

★ Photo Credit:unsplash-logoYuri Efremov

Buy Me a Coffee

Vista Cheng

鄭緯筌,「AI好好用」與「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同時也是「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和《數位時代》雜誌主編,現任企業顧問、講師與專欄作家,並在《經濟日報》與《科技島》撰寫專欄。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