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履歷:善用LinkedIn建立研究資源,尋找內容行銷的靈感


本文作者李思萱,駐荷蘭網路行銷工作者,主修MBA及數位市場行銷。感謝授權「內容駭客」網站轉載,特此申謝。

【我們為什麼轉載這篇文章】談到社群媒體,很多人只聯想到Facebook和Instagram,卻忽略了LinkedIn、Twitter等國外流行的網站。透過Susie的現身說法,讓我們得以理解如何活用社群媒體來經營職場人脈,以及藉此蒐集內容行銷的靈感與素材。

在國外念MBA,不能免俗的,學校會開設工作坊,要求大家開始update自己的網路履歷。從臺灣來的我,一開始傻傻的,覺得這好像就是像紙本履歷一樣,就是要寫出一個官方版本給公司HR看,讓他們了解我過去做了甚麼事情。所以,我也開始條列自己過去做了哪些事情

後來,我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LinkedIn這項服務。對於像我這樣超級喜歡在網路上找尋靈感的人來說,LinkedIn給我的幫助還真的滿大的!對於臺灣的讀者來說,LinkedIn可能是比較陌生的社群媒體,但我探索了大約半年,覺得假如早點開始使用的話,或許在專業上可以成長得更快!原因如下:

1) LinkedIn是建立專業人脈神器:每次出去見到新的、專業上的朋友時,可以馬上把他們加進LinkedIn來,這樣每次社交完,不僅是有對方名片而已,還有對方履歷,等於是建立一個你自己專屬產業內的履歷資料庫!

2) LinkedIn上可找到產業內意見領袖:因為在西方互加LinkedIn風氣很盛,就算是公司CEO也都不避諱地在LinkedIn上加人;有些人資主管(HR)也會刻意加人,因為他們也需要擴展人脈。他們釋放出來的訊息,例如:工作職缺,或者他們最近看到甚麼產業內的消息,都可以是靈感的來源。或者你也可以找產業內的influencer,像是知名的作家或名嘴,這些都很容易可以在網路上都搜到。

舉例來說,就像是這位Google的數位網路之神Avinash Kaushik

3) LinkedIn上可看到各公司的宣傳文件:許多公司也會在LinkedIn的官方帳號上,發動campaign為自己的公司宣傳,從那些campaign裡面,你可以看到許多具有創意的內容。重點是你要搜尋出這些公司,然後在這些公司的網頁上按Following,之後他們的內容就會推送給你。有時候你也可以因為社群內朋友點讚,而看到一些有趣的內容。

例如,可口可樂的LinkedIn官網點閱率非常高。

4) LinkedIn上可以加入專業社團討論:例如你可以加入內容行銷的團體裡面,看看大家最近都在念甚麼書,或者看看最近產業內有甚麼樣的聚會?此外,也可以用Discover的功能,看看你社群內的朋友,都加入哪些社團。

5) 用Hash Tag#做深度內容探索:#在LinkedIn和Facebook上的用途大致相同,但有個很不錯的用法可以學起來!假如你最近去參加了一個大型研討會,來不及把所有內容都吸收時,不妨先到LinkedIn上去搜尋一下!這時,就可以看到所有跟你一起參加這場研討會的朋友們,參加完後貢獻出的內容。舉例來說,筆者最近參加了#TNW2018,用這個關鍵字就可找到許多當時無法參與和深入研究的展會內容囉。

LinkedIn(領英)是一款近似Facebook的社群網路,完成註冊後會自動產生和帶入電子名片。成立於2002年12月,2016年6月13日被微軟收購,主要面向為商業人士使用。


★ Photo Credit:Tracy Le Blanc from Pexels

★ 讓產生靈感成為習慣,請報名6月4日大內高手講座:建立靈感資料庫

★ Vista讀書會六月專場:《這個點子有搞頭嗎?網路創業大師讓你的點子變現金》。

★ 提升你的內容力,請別錯過《內容力:打造品牌的超能力》線上課程。


Vista Cheng

鄭緯筌,「AI好好用」與「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同時也是「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和《數位時代》雜誌主編,現任企業顧問、講師與專欄作家,並在《經濟日報》與《科技島》撰寫專欄。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