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靈感怎麼辦?Vista給你六個蒐集靈感的小秘訣


就在這週一(十月三十日)晚上,我剛剛為一群來自出版、旅遊、留遊學、培訓、銷售與人資等不同領域的同學講授「社群行銷品牌術」課程。在這個課程中,談到了社群媒體、個人品牌、內容行銷與社群變現等議題。

為同學介紹內容行銷的過程中,不免會提到有關寫作靈感這個話題。什麼是靈感呢?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靈感是根據自己的經歷而聯想到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靈感通常於腦海裡只出現一瞬間,通常於文化和藝術方面時特別需要有靈感。維基百科也提到,某些職業在創作時特別需要靈感,像是漫畫家、作家和填詞人等等。

每次在文案寫作課,我都會跟同學談到靈感這件事。對於時常需要創作的朋友,我都會鼓勵大家養成擺脫依賴靈感的習慣──否則,真的需要創作卻又沒有靈感怎麼辦?

羅丹就曾說過:「任何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寫作誠然是一條漫長的旅程,需要不斷的積累、輸出和打磨。當然,對於非專業寫作的朋友來說,也許不必真的這麼嚴苛。

沒有靈感怎麼辦?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沒有靈感怎麼辦?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我們把它「擠」出來?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這是我的文案寫作課的其中一張投影片。

關於如何蒐集靈感,我列出了六個方法,簡單為大家介紹:

  1. 觀摩其他廠商的標語或宣傳文案
    參考、學習別人的做法,永遠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當然不是直接抄襲,而是透過借鑑的方式來發想和創新。還有,我們不只是參考同行的做法,偶爾也可以跨產業去觀摩一些不同領域的作品。比方你如果從事旅遊業,除了平時定期觀察一些旅行社或航空公司的宣傳策略,也不妨留意一下傳統產業的發展,或許可以找到一些關連的脈絡。

  2. 去逛逛便利商店、大賣場
    我也時常鼓勵文案課的同學,沒事就去逛逛便利商店或大賣場。不是鼓勵大家消費,而是這些場域的脈動很快速,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新事物。好比:店內是否張貼了什麼新標語?結帳櫃檯上放了哪些促銷商品?我再舉個例子,昨天我去全家便利商店消費,便看到他們在休息區的桌上貼了一張全家咖啡可以跨店寄杯的告示。從這張告示,讓我發現了全家便利商店最近正在大力推展他們的App,並以大量寄杯的優惠來吸引喜歡喝咖啡的客群。

  3. 善用「如何」、「現在」等關鍵字
    我常在文案寫作課帶領大家玩「造句」遊戲,並鼓勵同學換位思考,從解決目標閱聽眾(TA)的困擾開始發想。領導學專家,同時也是暢銷書《先問,為什麼?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的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告訴我們,想知道怎麼抓住消費者,可以利用「操作」與「感召」的方式來驅動他們。所以,有空就多善用這些具有時效性、渲染力的關鍵字來發想吧!

  4. 看電視、電影、報紙、雜誌
    雖說現在看電視的人相較以前減少許多,大家也都習慣在網路上攝取資訊,但電視、報紙和雜誌仍然是重要的媒介,也有很多網路上未必會刊載的資訊,值得我們關注。至於電影,不只是平價的娛樂,也是流行資訊的觀測站。沒事多看電影,對激發靈感也有幫助!

  5. 找其他人腦力激盪
    有時我們自己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什麼好點子,這時不妨可以找同事、朋友一起討論。有一句俗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透過群體的力量集思廣益,也是很不錯也有效的辦法哦!

  6. 休息一下
    嗯,如果真的無法構思出具體的方案,也不必太過勉強,不如就先休息、放空一下吧!我喜歡散步,並且在步行的過程中去觀察行人,以及大家的生活脈動。我也發現有很多作家、音樂家都喜歡散步,像是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每天下午都會固定散步三小時,而在這個過程中的觀察也會直接寫入故事;而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也會在午餐後閒逛一段時間,他不忘隨身攜帶紙筆,以便在靈感襲來時進行記錄。

簡單來說,蒐集靈感的流程不妨從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開始做起。保持盈滿的好奇心,捕捉你對這個世界的各種反應,最後別忘了思考和行動!

當靈感與我們招手,別忘了立刻拿紙筆或用電腦、手機記錄下來哦!有人說「靈感是思考的前身」,光是記錄靈感還不夠!我們還得經過淬鍊、打磨,才能把乍現的靈感昇華成創作的骨血。

物理學家王業寧曾經說過:「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時間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進。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

最後,謹以這段話和大家共勉!


★ 特色圖片來源:Ashes Sitoula

Vista Cheng

鄭緯筌,「AI好好用」與「我愛寫筆記」社團創辦人,同時也是「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和《數位時代》雜誌主編,現任企業顧問、講師與專欄作家,並在《經濟日報》與《科技島》撰寫專欄。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